有一种人,退休后,就不跟亲戚和兄弟姐妹往来了,活得比俗人通透|兄弟姐妹|亲戚|往来
01 人,只会越活越成熟,越活越薄情。 可以说, 成熟以及薄情,那是成年人的标配物。 岁月终究会让我们知道,为人处世,如果过分天真,只会让自己受到伤害。 年轻的时候,我们觉得,待人接物还是热情一点比较好,没必要疏远别人。或许,多一些人脉,便多一些出路。 这样的想法,终究还是幼稚了一点。 你能否拥有人脉,看的并非是你的社交能力,而是你本身的实力。 有实力,你才不怕没有朋友。而没有实力,哪怕你的嘴巴特别能言善道,也不见得能有什么收获。 可以说,当人上了年纪,尤其是人到晚年的时候, 我们不妨成为“薄情冷漠”的人,跟所谓的亲戚朋友保持距离,没必要过分亲近。 对此,有很多人就会质疑,对待亲戚朋友,为什么我们要如此薄情呢?有必要吗? 年轻人会觉得没必要,中年人可能会犹犹豫豫。可是, 老年人却需要该断则断了。做人太婆妈,太看不清生活的真相,那并非是好事。 退休后,就别再跟亲戚朋友有什么往来了,没必要。 02 退休后,就别跟亲戚有往来了。 有道是“早年不懂人情薄,老年才知亲戚心。” 早年的时候,谁都不知道人情到底有多薄。可是,在人年老的时候,才明白亲戚的心思,原来如此现实。 什么是“亲戚”? 就是一群跟你有着血缘关系,但感情一般,就跟陌生人差不多的亲人。 跟亲戚打交道,其实我们也不会收获到什么,只会愈发看透人之嘴脸,以及拜高踩低的人性弱点。 所谓“不信但看筵中酒,杯杯先敬有钱人。” 去参加一次家族的宴会,相信我们就会明白,别人只会跟有钱人敬酒,只会与有钱人碰酒杯。 而那些没钱人,只能站在原地,被人冷落。 其实,这些事儿经常在生活中出现,只是我们没有经历过,便感觉到无所谓罢了。如果让我们都经历一次,那感觉,会特别刻骨铭心。 就拿过年回家探亲这件事来说,你的亲戚一看到你登门拜访,只会问你,开什么车来的,赚了多少钱,有什么成就。 这,真的是亲戚吗?比外人还要现实,比外人还要没有感情。 还是古人说得好,无钱休入众,遭难莫寻亲。 做人,没必要用自己的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。退休后,如果真的不喜欢跟亲戚往来,那就与之一刀两断,没必要苦了自己 03 退休后,不妨跟兄弟姐妹减少往来。 俗话说,兄弟不共财,姐妹少往来。 兄弟姐妹之间,就不要有什么金钱上的往来了。况且,在父母离去后,兄弟姐妹早已没有了向心力,又怎么会一直保持和谐的感情关系呢? 有这么一个家庭,一群兄弟姐妹已经50来岁了,而父母80多岁才离开。 虽说这些兄弟姐妹有几十年的情谊, 可他们却在父母离开后,便不再往来, 甚至漠不关心,完全只顾着自己的小家,不顾其他兄弟姐妹的死活。 朋友就问这个家庭的大哥,你们都几十年的兄弟姐妹情了,怎么就不往来了呢?难道是出了什么矛盾吗? 大哥是这么说的: “不是我们不想往来,而是父母离开了,再往来也没有意义了。与其把时间花在别人身上,不如把时间花在自己的家庭当中。” 听了大哥的话后,朋友依旧疑惑,搞不懂其中的关系。 在人退休后,为什么要选择不跟兄弟姐妹和亲戚往来呢?一句话,没意义的关系,那就别再往来了。 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小生活当中,才是正道。 04 薄情,终究是时间带给我们的顿悟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慢慢地变得薄情起来, 仿佛对这个世界的人际关系都毫不在乎。 这,或许才是成熟的开始。 有些人,活了一辈子都看不透,依旧喜欢用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,那他们还是天真了一点。 反之, 有些人活了一辈子,终究看透,所谓的人际关系,其本质,不过是“利益”罢了。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。 以利相交,利尽则散;以势相交,势去则倾;以权相交,权失则弃;唯以心相交,方成其久远。 利益相交的情谊,只会因为利益的消失而消散。权势相交的感情,只会因为权势的落败而消失。唯有你我都以心相交,才能让感情长久。 不论是对待亲戚也好,还是对待兄弟姐妹也罢,只要你我之间有真感情,那我们不妨保持联系,那还是没有问题的。但是,如果你我之间没有了真感情,那减少联系,甚至老死不相往来,那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吗? 人到晚年,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,把真心寄托给爱我们的家人。 而对于其余的过客,或者无情人,狠心摒弃就好,没必要想太多。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

没必要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太好,只是亲戚,过来的忠告很扎心
没必要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太好,只是亲戚,过来的忠告很扎心 2024-08-06 05:10 发布于:黑龙江省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。血浓于水的亲情,往往在现实的打磨下变得寡淡如水。人到中年才悟出:"靠山山会倒,靠人人会跑,只有自己最可靠。"以下是一个关于亲情现实的故事,读完不禁让人唏嘘感慨。从小,我们就被教导要兄友弟恭姐妹和睦,一家人就要有一家人的样子,不能平白成了外人眼里的笑话。爸妈常说:"你们是一根藤上的瓜,要互相照应。"这话听得多了,也就深深刻在了骨子里。当兄弟姐妹有了孩子,我们也要把对方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去爱护。记得小时候,大伯家的表哥生病了,我妈二话不说就跑去照顾,还给买了不少补品。这也是父母对我们的殷切期盼,互帮互助互相关照,上下拧成一条心,才能得到幸福。这些事情在父母在世时,并不难做到,有父母作为家庭的精神核心,兄弟姐妹们就算无法日日相伴左右,但起码心是在家人身上的。每逢过年过节,一大家子人齐聚一堂,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人感慨:"有家真好!"可若是父母不在人世了,当因为工作学习而无法日日联系,以致于感情早就变得无比脆弱时,如果失去了父母这条最重要的情感纽带,分崩离析不再亲密几乎注定是感情的最终走向。就像一盘散沙,失去了粘合剂,终究会四散而去。可惜这个浅显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能看透,许多人把兄弟姐妹当成至亲去关照,把兄弟姐妹的孩子,也当成自家孩子一样付出,最后却并没有得到对方的感恩。正所谓:"清官难断家务事",家庭关系的复杂程度,远超想象。45岁的王贺最近就经历了兄弟姐妹的孩子在精神上对他的伤害,他深有感触地说,到了中年才知道,没必要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太好,不过只是亲戚而已。他叹了口气,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失望。王贺有三兄弟,在三兄弟中他混得最好,但他的人生也是有最多遗憾的。王贺是个典型的事业型男人,为了事业可以牺牲一切。他的大哥王强是个普通的工人,二哥王明是个小公务员,而他则白手起家,创办了自己的公司。在年轻时他与妻子李芳为了创业不辞辛劳,为了不影响创业的进度,他的妻子怀孕两次,都被他们商量后狠心打掉了。那时的王贺常对妻子说:"咱们先把事业做起来,等有钱了再生孩子,到时候孩子也能过上好日子。"李芳虽然心里难过,但也理解丈夫的苦衷,咬着牙答应了。那时他们总想着自己年轻,想要孩子以后再要也行,于是并不珍惜生命的馈赠。可当他们的事业步入正轨后,他们再想要孩子时却无法再如愿。王贺回忆起那段时光,眼中闪过一丝悔恨:"如果当时能多想想,也许现在我们也有自己的孩子了。"医生诊断他的妻子,是因为前两次打胎后没有好好休养,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,才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。听到这个消息时,李芳崩溃大哭:"早知道会这样,我当初就该坚持把孩子生下来!"王贺抱着妻子,心里也是一阵阵刺痛。王贺两夫妻一开始对此很难接受,但在父母的开导之下也慢慢想开了。王贺的父亲王老爷子语重心长地说:"贺子啊,你别太难过。你还有两个兄弟,每个兄弟都有一双儿女,你们要是对他们好,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,他们长大了也会孝顺你们的。"毕竟他还有两兄弟,每个兄弟都有一双儿女,只要他们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好一些,把他们视如己出,相信他们一定也会愿意为自己养老送终。王贺和李芳相视一笑,仿佛看到了希望。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,王贺两夫妻自告奋勇地承担了兄弟家4个孩子读书的大部分费用,甚至还大方地给他们报了各种高价的兴趣班。王强的儿子小强学钢琴,王贺二话不说就买了一架三角钢琴;王明的女儿小美想学芭蕾,王贺立马找了最好的老师。在他们放假的时候,他们两夫妻带着4个孩子游遍了国家各地的名川古迹,在兄弟姐妹的孩子身上,王贺两夫妻从来不吝啬金钱和精神的付出,掏心掏肺地在对他们好。李芳常常对孩子们说:"叔叔阿姨没有孩子,你们就是我们的孩子啊!"王贺夫妻自以为自己的付出已经足够感动所有人,以为孩子们会与自己越来越亲近,可这样的想法却只是一厢情愿而已。人性的复杂,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。在孩子们小的时候,他们的确喜欢粘着王贺夫妻,他们对王贺夫妻的嘘寒问暖让他们无比欣慰和暖心。小强常常跑到王贺家,撒娇道:"叔叔,我想吃您做的红烧肉!"小美则喜欢缠着李芳:"阿姨,我们一起看电视剧好不好?"不过这样的情况在他们读了大学后就有所改变了,每次他们找王贺夫妻要各种名目繁多的花费时,王贺夫妻担心他们学坏,会设置好各种问题,直到他们确认了孩子们不是乱花钱才会把钱给他们。王贺常常询问:"这钱你们是用来做什么的?""为什么要这么多?"李芳则会叮嘱:"要好好学习,不要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。"这样无比负责的行为,却让孩子们因此对自己离了心,他们觉得王贺夫妻是小气,是不肯再为他们投资,因此也不再愿意对他们亲近。小强有次抱怨道:"叔叔阿姨现在真小气,问东问西的,烦死了!"小美也附和:"就是,我们又不是小孩子了,用不着管那么多。"最后甚至发展到,放假时孩子们也不会再去看望他们,平时里也不再主动打电话陪他们聊天。王贺夫妻看到孩子们这样的转变很是伤心,他们多年的付出虽然有一些私心,但内心还是希望他们可以变得更优秀,是真心希望他们可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。有一次,王贺忍不住问小强:"你们放假怎么不来看叔叔阿姨了?"小强敷衍地回答:"哦,最近比较忙,下次一定来。"可这个"下次"始终没有到来。可他们只想要得到王贺夫妻的好处,却不愿意接受他们的管教,当他们试图以长辈身份来管教孩子们时,只得到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抗拒。李芳曾经善意地提醒小美:"你交的那个男朋友,阿姨觉得不太靠谱,你要多留个心眼。"没想到小美直接回怼:"阿姨,这是我的私事,您就别管了。"原来对孩子们再好,孩子们也不会真心把他们当成父母的存在来尊重,也不会感恩他们的付出和所有的用心良苦。王贺和李芳终于明白,血缘关系是无法勉强的,再多的付出也换不来真正的亲情。既然如此,以前的付出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失败的投资,没有给自己培养出值得依靠的后代,只培养出了让自己的伤心的白眼狼。王贺感慨道:"我们对他们的好,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理所应当的吧。"作为成年人,你可以对兄弟姐妹的孩子们好,但没有必要对他们太过于好。适度的关心和帮助是可以的,但不要期望能得到同等的回报。王贺最后总结道:"以后我们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吧。"没有分寸的付出与牺牲,最后在别人眼里会变得廉价,甚至会变得毫无价值。就像一场无疾而终的单恋,付出的越多,失望也就越大。人到中年,不管你有钱没钱,多对自己好一些,不把希望放在任何人身上才是正道。王贺和李芳决定开始新的人生,他们报名了舞蹈班,开始学习跳交际舞。李芳笑着说:"我们要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!"这个世界上,没有谁对谁是理所应当的。与其寄希望于他人,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。毕竟,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,永远只有自己。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阅读 ()
父母走了,这几类亲戚和兄弟姐妹,其实都是陌生人了
父母走了,这几类亲戚和兄弟姐妹,其实都是陌生人了 2024-07-23 08:36 发布于:黑龙江省血缘关系真的那么重要吗?亲情就一定要无条件付出吗?别傻了,醒醒吧!现实世界中,有些所谓的"亲人"比陌生人还可怕。与其勉强维系表面和气,不如潇洒转身说拜拜。记住:亲戚也是普通人,谁对你好谁对你坏,自己心里要有杆秤。生活中,我们常常被"亲情至上"的观念束缚,觉得必须无条件接纳所有亲戚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与其被迫维持虚假和谐,不如果断远离那些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的亲戚。毕竟,生活是属于自己的,我们有权选择与谁相处。01 从来不熟悉的亲戚和兄弟姐妹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都有些素未谋面的远亲。比如因为地理位置相距遥远,或者亲缘关系实在太远。总之,从小到大就没见过几面,甚至连对方长什么样都记不清。我堂哥李明就有这样一个远房表妹。有天,他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:"喂,是明哥吗?我是你表妹小雯啊!"李明一头雾水:"小雯?不好意思,我想不起来了...""哎呀,你忘了?我爸是你三舅公的儿子啊!"听到这里,李明更懵了。他连自己有个三舅公都不知道,更别提什么表妹了。这种素不相识的亲戚突然冒出来,往往别有用心。果不其然,那个所谓的表妹开始絮絮叨叨地诉说家庭困难,最后开口借钱。李明委婉拒绝后,对方立刻变了脸色:"你这人怎么这样?连自己表妹都不帮!"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千万不要心软。对方打着"亲戚"的旗号,其实就是想利用你。与其被这种人纠缠不清,不如一开始就划清界限。02 坑过你,或者坑过你家人的亲戚兄弟姐妹俗话说得好:"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。"如果某个亲戚曾经伤害过你或你的家人,那就更要提高警惕了。我朋友小芳就有这样一个表姐张倩。张倩年轻时就爱搬弄是非,经常在亲戚间挑拨离间。有一次,她编造谎言说小芳偷了姑姑家的东西,害得小芳被全家人指责。事情真相大白后,张倩道了个敷衍的歉。但没过多久,她又开始在背后说小芳坏话。小芳气得不行,决定彻底跟这个表姐断绝来往。张倩知道后又来求和:"妹妹,我真的知道错了。我们是亲姐妹啊,你就原谅我这一次吧!"小芳冷冷地回答:"sorry,我的原谅卡已用完。"确实,像张倩这样的人,根本不值得原谅。他们道歉只是表面功夫,本性难改。与其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伤害,不如果断远离。血缘关系不是伤害他人的通行证。03 品质不高的亲戚兄弟姐妹所谓"品质",并非指财富地位,而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世、道德操守。如果某个亲戚三观不正,与你格格不入,那也没必要强求来往。我邻居王阿姨就有个这样的堂弟。这位堂弟成天游手好闲,还喜欢吹牛撒谎。每次家庭聚会,他总是大放厥词:"我认识某某大老板,随随便便就能赚几个亿!""我上个月刚买了一栋别墅,就在市中心!"大家都知道他在说谎,但碍于面子也不好戳穿。只有王阿姨实在听不下去了,忍不住说:"你要是真有本事,怎么还天天找家里借钱?"这下可捅了马蜂窝。那位堂弟立刻翻脸:"你什么意思?看不起我是吧?我告诉你,我早晚有一天会让你们刮目相看!"说完,他摔门而去。从此再也没来过王阿姨家。王阿姨私下对我说:"其实这样也好。每次见面都觉得尴尬,索性断了来往,我反而轻松多了。"是啊,与其勉强维持表面和气,不如果断远离。生活中,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心与虚伪,珍惜那些真正在乎你的人,远离那些只会消耗你的人。即便是亲戚,也要用心甄别。记住,你没有义务讨好所有人。对待那些不值得深交的亲戚,保持礼貌的距离就好。把时间和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人和事,这才是聪明的生活方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阅读 ()
相关资讯
别高估人性,到了中年兄弟姐妹只是亲戚,这位老人的忠告好扎心|兄弟姐妹|老人|亲人
我们一直都认为,兄弟姐妹是我们在这个世上血脉相连的亲人,所以对他们好一些,也是应该的。但是有位老人曾经这样说:活了一辈子..._新浪网......